双节临近 沪市公司力拓消费增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消费市场迎来传统旺季。借力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趋势,多家沪市大消费公司从供给端发力,在汽车、食品、文娱文旅等领域创新场景、深耕体验,推动“有趣有料”向“有流量有创收”转化,以精准供给对接真实需求,激活消费增量。

食品业通过文化赋能提升节令消费

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市场注入强劲动能。食品饮料行业正通过文化赋能、场景创新,让双节消费更具烟火气与仪式感。

借助爆款餐饮综艺《一饭封神》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影响力,推出“海天一饭封神×民间厨神争霸赛”“海天干饭节×脱口秀主题活动”等活动,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既让利消费者,又以趣味互动为门店引流,激发消费活力。

以创始90周年为契机,依托粤菜博物馆开馆、文昌总店焕新,策划“迎双节、品粤味”系列文化体验活动,推出国庆家宴、中秋团圆宴等主题宴席,融合广府文化与现代需求。

中华老字号以“米”为媒,推出创新主打产品——米月饼系列,以现代理念重新诠释传统节令美食。五芳斋表示,五芳斋将持续依托米制品产业专业优势重新定义节令食品、推动品类走向健康化、日常化。

挖掘更新、更细的消费需求,培育新的“增长极”,成为2025年上半年沪市食品饮料公司的经营“密码”。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天味业、三家沪市食品饮料公司营收同比分别增长7.59%、36.37%、12.03%,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35%、37.22%、18.07%,印证了精准对接消费需求的成效。

文娱文旅加码“体验式”创新

从电影院到景区,从商圈到境外目的地,沪市文娱文旅企业正通过“体验式”创新,让双节消费更具新鲜感与参与感。

电影市场热度延续,“暑期档”刚过,“国庆档”又排上了日程。2025年暑期档以近120亿元票房圆满收官,观影人次达3.21亿,多部影片实现口碑与票房双突破。记者从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7部影片官宣于国庆档上映。

文旅消费则呈现“从观光到沉浸”的鲜明转变。近期联动旗下大黄山、大湘西、大南岭等核心区域景区,重磅推出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例如,在大黄山区域齐云山度假区,“水形态”非遗炭花舞与横江舞金龙联动,将古老技艺与现代演绎结合,打造“星火落银河”的视觉奇观。

国庆、中秋假期,旗下景区、酒店将推出多样活动与服务吸引游客。黄山风景区有“黄山有约·我的中国心”活动,张明敏领唱;山巅酒店设升旗、民俗演绎、非遗手作等活动。云麓北海宾馆焕新,以“四新”服务游客。花山世界·花山谜窟借“非遗活化+数字赋能”办“国潮花山·国庆奇遇”活动,太平湖景区开展“月盈同庆 寻秋太平湖”系列活动,涵盖快闪、市集等。

城市消费场景同样精彩纷呈。积极探索“商圈+文旅+夜经济”的综合消费模式,上半年在上海、杭州等地推出多项沉浸式夜间演艺活动。国际化布局持续深化,全球酒店网络资源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多选择。近期新开广州-利雅得、广州-武汉-莫斯科、北京大兴-多哈、深圳-岘港等航线。

汽车业乘政策东风点燃消费热情

在汽车领域,以旧换新、新能源补贴等政策叠加下,沪市车企凭借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双轮驱动”,实现销量与口碑双升。

上半年,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0%,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加快落地。则在SUV与混合动力车型领域不断突破,凭借差异化供给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在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双布局”的带动下,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当前,汽车消费正从“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唯有精准契合居民绿色出行、智能出行的消费需求,才能撬动消费升级势能。

从汽车的绿色智能,到食品的文化赋能,再到文娱文旅的沉浸体验,沪市大消费公司正以创新实践勾勒消费新图景。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政策持续托底、企业供给创新深化,消费市场有望涌现更多增长极,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