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援建洋县职教中心侧记


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有一所特别的学校——洋县职教中心。这里的1000余名学生中,不少人曾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或是被分流到普通中专、技校,或是早早辍学、加入外出打零工的行列。

而如今,因为与航天的奇妙结缘,这所县域职高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眺望广阔世界的窗口。在这里,孩子们踮起脚尖,一步步靠近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让技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力量。

从“旧校园”到“实训高地”

“从破窗、旧操场到漂亮的校园,从设备短缺到先进实训,这10年变化太大了。”洋县职教中心数控技术专业教师方厚均感慨道。他还记得初到校时的场景——硬件简陋,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校上实操课只能“一人操作、众人围观”,既耗时低效,还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让学生尝试创新。

如今,这样的困境早已成为过去。

改变的背后,是中国集团有限公司10余年来的持续助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为洋县职教中心新建多个专业实训室,添置数控车床、汽车维修设备等教学器材80多台(套),彻底扭转了实训条件简陋的局面。

去年10月,航天科技集团投入35万元援建的数控仿真实训室正式投用,可实现40名学生同步训练,还能模拟不同品牌机床的操作。“现在每个人都能动手练,还能自主生成代码、修改参数,既能吃透理论,又敢大胆创新。”方厚均说,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三维建模、制图能力,更让他们提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后续岗前培训“减负”。

随着行业发展,学校的专业设置不断“紧跟前沿跑”。

以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以燃油车为主,聚焦机修、钣金、喷漆等传统技能;如今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企业对毕业生的新能源知识提出明确要求,航天科技集团便及时资助学校建成新能源汽车实训室,让教学跟上行业步伐。

“为了感谢航天的帮扶支持,我们把2010年建成的实训楼命名为‘神舟实训大楼’。”洋县职教中心校长齐光涛说,实训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论到能力的转化。

洋县职教中心7个校外实习基地均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学生能前往一些大企业实习。如今,它在汉中地区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稳居前列。

“只是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

在洋县职教中心,除了看得见的硬件设施,航天科技集团还为孩子们带去融入日常的精神滋养。以航天精神为育人底色,“大国工匠”的故事成为学生们逐梦的“加油站”。

在焊接实训室,演示氩弧堆焊;在数控车间,讲解编程技巧;在汽修教室,教四轮定位实操……在航天科技集团的组织下,徐立平、韩利萍、刘湘宾、王曙群、曹毅、李峰等大国工匠相继走进校园,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以前觉得‘大师’离我们很远,看到他们从普通学徒成长为行业专家,才知道只要肯钻研,我们也能走出自己的路。”2021届毕业生任嘉锟说。

“帮扶工作要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航天科技集团驻洋县挂职副县长陈旭认为,如何通过硬件完善与软件优化提升帮扶效果,改善教学质量,始终是帮扶工作的核心重点。

每年“中国航天日”,都是洋县职教中心的“重要节日”。学生们用手抄报描绘火箭升空的场景,用剪纸复刻卫星的轮廓,用手工制作搭建迷你“太空基地”,一个个作品里藏着他们对航天的好奇,也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起初我不太了解职校生,接触后才发现他们动手能力强、学习劲头足。”2019年大学毕业后入职洋县职教中心的焊接技术专业教师张永昌坦言。他观察到,很多学生只是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虽然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但在专业实操中却有独特的过人之处。

2019级学生吴奇峰的转变,让张永昌印象深刻。入学时的吴奇峰有些调皮,在学校的引导和航天精神的熏陶下,吴奇峰渐渐收心,专注于专业学习,如今已升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他常给张永昌发消息,分享在新学校里的生活,还会把获得的奖状拍照传给老师。

就业与升学的“双通路”

“从前重就业,如今重升学”,近些年,洋县职教中心的办学理念慢慢发生着变化。

有的想早日挣钱补贴家用,有的想继续读书提升自己,面对学生们差异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洋县职教中心搭建了“就业+升学”的双轨培养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想就业的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学习理论与技能,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去学校对接的实习单位实习。学校会实地考察企业资质,为学生们争取相对轻松的实习岗位及合理薪资。家长和学生都认可后,实习才会正式启动。

任嘉锟就是通过这样的流程进入宁波上汽大众实习的。“当时老师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建议我选宁波的企业。”实习期间,任嘉锟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实习工资直接发到个人银行卡,除了没有五险一金外,基本实现“同工同酬”,公司还承担食宿。实习结束后,他顺利留在企业,如今不仅能独立承担生活开支,还能给家里寄钱。

而对于想升学的学生,学校专门开设了单招班,引导他们升入大专、本科。目前,学校的大专升学率达到99%,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学生们的热门选择,甚至有学生考上了陕西科技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

为了让学生升学更有底气,2019年4月,在洋县政府与航天科技集团的推动下,学校还和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从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培养师资,到共同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全方位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教师也会定期来校授课,把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带到县域学子身边。

从“山里娃”到家庭的“顶梁柱”

洋县职教中心60%的学生来自生活困难家庭,家远的孩子上学要花2个小时左右。他们大多从小跟着祖辈长大,心里早早就埋下了“努力挣钱,为家分担”的种子。

“希望学生们能在这里成长为高素质人才。”齐光涛的话很朴实,却也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需要家人照顾的孩子,渐渐长成了能为家庭遮风挡雨的“顶梁柱”。不少学生实习时就把工资寄回家里,有的用来补贴家用,帮家里修缮房屋,有的将半年实习挣的钱用来支付一部分大专学费。

除了常规就业,还有学生凭借对技术的热爱,在竞赛中脱颖而出。2019级学生邓拓就是如此,他本来考上了洋县二中,却因为喜欢技术,毅然选择了洋县职教中心。在学校的培养下,他的专业实力越来越强,在省、国家级赛事中拿了不少名次,毕业时顺利找到理想工作,用实力证明了“选择职高也能有好未来”。

如今,洋县职教中心毕业生人均月工资达5000元以上,专业班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职业教育考试成绩突出,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

这些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有的走进了知名企业,有的继续在高校深造,用技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洋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像一位学生说的:“以前觉得自己只能去打零工,是学校和航天给了我机会,让我知道只要踮起脚,就能摸到梦想。”在洋县职教中心,这样的梦想,还在继续生长。

顾航瑜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