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高速公路”通达千家万户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记者手记】  

  “以前,信号不好时,为了传递消息,得骑马奔波好几天;现在,有了5G网络,随时随地都能电话联系,方便多了!”在祖国西陲,当聊起信息通信的变化时,一位77岁的柯尔克孜族老人感慨良多。

  像这位老人一样,我采访过的一名从业30多年的老通信人也有类似感受。他曾参与建设全国首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基站——广州西德胜基站。多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通信事业,见证了我国移动通信从1G空白、2G跟随,到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发展,深感自豪。

  时代在发展,通信工具也在不断嬗变。曾经风靡一时的“大哥大”、寻呼机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而随着5G、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持续推进,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过接续奋斗,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技术“上珠峰”“下煤矿”“进海港”,创新应用层出不穷、遍地开花,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智能制造成效明显,人形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

  如今,一条条信息“高速公路”迅速铺开、一张张信息“大网”不断织就,便捷高效的信息通信网络惠及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通信网络不仅要建得好,还要让老百姓用得好。

  “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业践行“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承诺,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布规范电话营销行为举措,着力解决用户反映突出的通信业务电话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关怀特殊群体,推动相关网站、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面向未来,应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数字化转型中关爱特殊人群、弥合数字鸿沟,打造高品质数字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刘坤)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