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陈培玉 通讯员 秀 湖
本报讯 “现在没有身份验证注册不了了,还要后台审核……”日前,秀洲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时发现,之前的智慧停车小程序已经完善,堵住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检察官告诉记者,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各类便捷小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如智慧停车小程序,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驾驶者提供就近停车场及空闲车位等信息,成为居民出行的好帮手。然而,在这份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巨大风险。
今年7月,秀洲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智慧停车小程序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通过实地查看停车场、线上测试、询问平台运营企业,查明该智慧停车小程序共接入辖区121个室内停车场及43个室外停车场信息,用户在使用该智慧停车小程序时,输入任意车牌即可绑定车辆并查看历史停车记录、缴费情况等信息。
检察官表示,“为提供公共服务按法律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属于合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但平台在使用信息过程中应当尽到审慎义务,对用户的行车轨迹、生活习惯、消费记录等敏感信息应当采取严格措施予以保护,有效防止用户个人信息不当泄露。”为及时堵塞漏洞,秀洲区人民检察院与相关行政部门进行磋商,厘清监管职责,要求平台运营方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行踪轨迹等个人敏感信息。
“就这次‘回头看’情况来说,经过整改的小程序已经上了‘安全锁’。”秀洲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智慧停车小程序已加强身份验证措施,即用户需在上传车辆行驶证照片并经后台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方可查看、使用对应车辆的停车记录、欠费记录、开具发票等功能,有效提升了该智慧停车小程序的安全性。
检察官表示,诸如此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在手机点餐、运动健身、预订酒店等领域都可能发生,大家要保持警惕。如今消费者通过各种网站、App、小程序来方便自己的生活,但数字化便利不能以牺牲信息安全为代价,只有政府、企业、用户三方携手,才能筑牢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线,让数字化平台真正成为生活的“好帮手”,而非信息泄露的“定时炸弹”。检察监督履职在这一过程中将继续主动作为,为公民个人信息加上“安全锁”,让群众在享受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确保其隐私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