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 (记者 周美玉) 记者昨天获悉,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正在推进一项助力企业融资的新工作——“京质贷”质量融资增信,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目前,已有24家企业拿到1.2亿元融资。
据悉,以前企业贷款,银行主要看营收、资产。“现在不一样了,企业的质量信用好不好、管理水平高不高、有没有好品牌、技术过不过硬、有没有创新成果,这些都能算进银行贷款的评价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京质贷”融资增信的特点是定制化融资服务。“可以理解为企业质量信用高、有质量管理认证、品牌响,就能拿到成本低、放款快的贷款,专门帮实体企业把质量做得更好。”该负责人介绍。同时,明确“双向”实施范围,只要企业重视质量发展且在质量领域表现突出,均可申请。并鼓励符合条件、具备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纳入合作名单,形成政企银协同格局。
此外,本市规范全流程管理,实现流程透明,从申请受理、核实材料,到放款、贷后跟踪,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和银行各司其职,确保高效衔接、规范运作。同时,还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企业质量信用、管理、品牌、基础、创新等五类质量要素信息,实现与合作金融机构的数据共享,为信贷审批提供精准依据。
据了解,针对北京企业技术密集、创新活跃的特点,已推出的“京质贷”相关产品 “一户一策”,根据企业质量表现和经营特性设计融资方案。用大数据技术简化流程,不用企业跑断腿,放款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前期试点,本市已经有24家企业拿到了1.2亿元融资,涉及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有效提升了企业质量投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