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骆倩雯)首都互联网协会“自媒体”治理与发展专委会近日召开“清朗京华·共建健康医疗科普生态”座谈会,聚焦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信息发布传播,推动构建健康网络生态。
会上,市网信办、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就进一步明确平台主体责任提出管理要求——
一是严格资质核验,把牢准入关卡。未经专业资质认证账号不得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未核验资质的用户虚构医生人设。严防“已认证”账号资质失效和身份滥用问题。
二是加强信息治理,规范传播秩序。坚决清理传授无底线蹭流量打造“网红医生”、借两性健康知识传播色情擦边内容、利用AI编造发布涉医领域同质化文案开展科普等违法违规内容。严格标注信息来源,对引用转载专业医疗科普内容、剧情演绎、借助AI技术生成合成的医疗科普等内容做好标识。激励优质内容创作,鼓励权威优质医疗科普信息广泛传播。
三是强化惩治曝光,形成有力震慑。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和阶段性治理成果,切实提升公众辨别防范能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打击。
会上,抖音、快手、微博3家平台代表,分享了在医疗“自媒体”严格认证、乱象治理及优质内容扶持方面的经验成果。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口腔医院等医疗机构代表,提出在官方账号运营及规范医务人员开展“自媒体”科普行为中的难点问题。
两位医疗大V代表从亲身经历出发,交流了账号运营心得。医疗“大V”李医生表示,开“自媒体”账号的初衷是让专业的科普内容触达除患者以外的更多用户,把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传播出去。医疗“大V”关医生强调,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医生,是高质量医疗科普内容的保障。医生们通过“自媒体”从幕后走到台前,必须坚守初心,把公众的信任作为持续产出优质医疗科普内容的动力。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列举了利用私域直播销售假冒伪劣医疗商品、诱导未成年人医美等较为隐蔽的“自媒体”乱象。他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强化对医疗机构的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和对医疗博主的合规运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