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付费会员服务要把好“方向盘”


□戴先任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硬件预埋﹢软件订阅”的商业模式被越来越多车企采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消费者花费十几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购入一辆智能汽车后,虽然拥有了车辆的所有权,却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车辆所有功能的使用权——四驱系统、方向盘加热等硬件功能需额外付费才能启用;导航、语音助手等软件服务不续费就会被限制使用;还有些重要的系统功能被归于“娱乐流量”,需要付费解锁……

  (9月19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视频网站和电视机的套娃式收费引起很多消费者不满,现在汽车行业也有这一趋势。不仅是一些新能源汽车,还有部分燃油汽车的付费会员服务收费不够规范,存在套娃式付费及向基础功能延伸等问题。

  买了车要想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得买会员,再升级VIP,甚至超级VIP。不仅如此,消费者花高价买的汽车需要另外付费才能解锁“方向盘加热”等基础功能,且这样的收费还需要持续月付、年付。此外,有的汽车品牌在搭售付费会员服务时,并没有事先告知消费者需要收费、收费多少,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汽车品牌推出的多元化付费会员服务本身并没有原罪,多元化付费会员服务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车主消费体验,付费会员服务也将是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但会员费不能乱收,增值服务和差异化服务不应成为商家的渔利手段。

  付费会员服务要能派上真用场,而不是“走过场”。车企推出付费会员服务,在开辟新的盈利空间的同时,既要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也要避免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汽车行业的前路不能“偏航”,车企只有校准与把好服务“方向盘”,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才不至于“翻车”。会员付费措施应成为优化服务的契机与手段,而非让“套娃式付费”等“老把戏”穿上“新马甲”。一些商家通过玩“套娃”等旁门左道之法“套路”消费者,最终可能将自己“套牢”。车企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决定权,尊重消费者权益,做到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整顿不规范问题,依法依规惩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一旦自身权益受损,要收集好相关证据,积极维权、正确维权。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