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加速转型谋差异化发展


  白洁表示,靠“开店数量堆规模”的模式是存在脆弱性的,“当开店密度超过合理范围时,对资金周转和供应链响应等提出更高要求,系统性风险也会放大。”据她分析,企业扩张面临着三大核心约束:一是人才,管理与运营人员难以快速匹配开店速度;二是供应链,跨区域布局带来物流成本上升与供应稳定性的挑战;三是资金,高额的前期投入与负债率上升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加剧。“想要持续发展,就要保障好这三点。”

  孙丽表示,随着竞争者持续涌入,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供应链深度与产品差异化的较量。“白牌产品容易被复制,品牌化之后可以构建一个用于未来差异化竞争的品牌壁垒,在产品的设计、定价和品控方面都会拥有更强的话语权。”

  记者注意到,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各零食品牌都在积极寻求转型突破。

  2025年2月,鸣鸣很忙集团推出行业首个自有品牌“金标/红标”系列,同时为旗下赵一鸣零食品牌铺开双品牌3.0店型“赵一鸣省钱超市”,新增百货日化、鲜食及低温冻品专区。其创始人赵定明确表示:“零食行业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低价,而是‘高质价比’。”

  也在布局多元化业态:2025年1月,旗下首家来优品省钱超市、好想来全食优选店分别在安徽、江苏开业,前者推出6款自有品牌日化产品,后者引入生鲜水果;据银河证券统计,来优品省钱超市新增1200余个新产品,零食有鸣批发超市新增3000余个新产品。

  “任何行业的竞争不是‘比谁店多’,而是‘比谁能长久’。”孙丽告诉记者,当扩张的热度褪去,消费者心态日渐理性,谁能真正做出既有性价比又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谁就能真正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记者 李梦瑶 见习记者 冯子芯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