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玺勇 本报记者 张大星文/摄
“这次回家,最大的感受就是背街背巷的垃圾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街头巷尾绿意满满的口袋公园。”家在延寿县的大学生那月馨告诉记者,这个暑假她拍了不少家乡的街景,“太出片了”。
漫步金秋的延寿县城,40座精巧的口袋公园如同散落城中的“绿宝石”,将“推窗能见绿,移步可闻香”的诗意融入百姓生活。口袋公园扮靓了城市,织就了便捷的“15分钟健身圈”,悄然提升着城乡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成为滋养美德、锤炼作风、优化营商、凝聚民心的重要载体。
方寸之间
文化根脉悄然生发
走进延寿县盛世花园小区附近的“福寿延年”主题公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凉亭下老人围桌对弈、石桌旁居民悠然小憩、滑梯上跃动着纯真欢笑……公园中心的寿星雕塑呼应“延寿”地名,与8幅孝文化群雕共同构成涵养美德的“精神地标”。
“过去可没这么漂亮,今年县委办公室认领公园的建设任务后,不光党员干部天天来清淤除杂草、栽花种草,还打造了文化雕塑,我们居民看在眼里,都给他们点赞。”退休教师赵先生是公园的常客,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领着孙子到这儿玩,还借着这里的雕塑给孩子讲故事,把孝文化种子埋在孩子心田。
创意涌动
城市焕发多维活力
“爱家·爱延寿”主题公园内,白桦木围成心形花坛,彩绘旧轮胎化身护栏,井盖绘上吉祥纹样;“幻彩艺境”主题公园内,彩虹驿站、铅笔丛林、情悦眷侣台阶等元素构筑互动天地,市民用肢体姿势“补全”巨幅“延寿”笔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我们打造‘公园+潮玩’模式,让市民在打卡分享中成为家乡代言人。”延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潘姝说。创意背后是作风锤炼——全县40个部门主动认领建设任务,千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平整土地、栽植花草,倾听群众对绿地布局、设施配置的需求,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将“文件愿景”化作群众可感可触的温暖。
绿意“磁石”
激活发展新动能
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延寿招商引资的“绿色名片”。延寿县君衔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现常在公园散步。他说:“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营商环境最直观的‘脸面’,随处可见的精致公园诉说延寿县委、县政府的务实高效作风,也是矢志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决心的生动体现。我们在这里投资兴业,内心格外踏实。”环境优化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今年延寿引进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14个,实际利用内资同比激增70余倍,创历史新高。
被称作“鹅司令”的返乡创业者李秋影,把口袋公园当作推介家乡的舞台:“这些公园就像家乡缩影,饱含深情又焕发活力。”
口袋公园建设激发了共建热情。响应“延寿是我家”号召,企业家捐赠苗木、退休教师志愿讲解、大学生假期代言……随意丢弃垃圾的少了、主动维护的身影多了。干群并肩的画面,成为延寿最动人的人文风景。
“口袋公园体现了民生温度、文化厚度、发展速度。当群众的笑脸成为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我们工作成效最有力的见证。”延寿县委书记李宏伟表示,今年,延寿县高度重视城市内涵提升,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年度10件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之一。秉承“因地制宜、便民利民、节俭务实”原则,充分盘活边角地、闲置地等城市零碎空间。同时,延寿县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累计清理垃圾200多吨、栽植花草达2.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口袋公园40座,总面积达3.7万余平方米,日均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
华灯初上,40座口袋公园在“中国北方长寿之乡”延寿点亮温暖光带,将方寸绿意装进“口袋”,民生幸福沁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