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AI时代的信息保护屏障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本报评论记者 汪 莹

  AI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昨天上午,2025年浙江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个人信息保护日”活动在嘉兴市工人文化宫举行(相关报道见3版)。活动现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开九、全国最美家庭代表向婕、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代表周家倩,共同发出了《AI时代共同守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倡议,呼吁更多人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做网络安全的守护者、践行者。

  这几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不管是智能聊天、自动绘画,还是生成PPT、制作简历,人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向生成式AI提供姓名、职业、人脸、声纹等个人信息,其中的隐私泄露风险不容小觑。未成年人网上“开盒”,让受害者的姓名、住址甚至婚姻状况等个人信息“社会性裸奔”;不法分子通过逼真的AI换脸技术,10分钟骗走香港某公司2亿元港币……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频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警醒我们,在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个人信息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易攻击的靶子。尤其是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个人信息安全不仅关乎无数个体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如何织好AI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网?既需要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也离不开技术手段的强支撑。近年来,为了保障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国家先后颁布施行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明确将“非法收集、公开个人敏感信息”列为从重处罚情形。法律长出“钢牙利齿”,技术防护同样不可或缺。今年9月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要求提供者给AI产品和服务贴上统一的“标记”,补上用户识别和部门监管的技术漏洞。作为算力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的城市,嘉兴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坚持守好安全底线。这几年,我市不仅创新建立了网络安全特派员机制,还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高新区)设立网络安全运营中心,风险隐患应急处置时效、隐患自主发现率等指标常年位居全省前列,助力嘉兴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速稳居全省第一、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营收位居全省第三。

  个人信息保护也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织密织牢个人信息保护网,政府要打好“规则牌”,企业要守好“责任田”,公众也要练好“防身术”,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技能,做到陌生链接不点击、人脸信息不滥用、关键信息不泄露、授权条款不滑读、恶意攻击不参与。同时,在遭遇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个人权益被侵害的不法行为时,敢于、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只有共建、共治,才能共享、共惠。个人的点滴努力,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保障,也是共建安全、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的坚实基石。

  共建共享人工智能安全生态,谁都不是旁观者。今天,嘉兴正加快步伐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也难免会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同步破解。人人争当守护者、践行者,上下一心汇聚算法向善的力量,共同筑牢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防线,努力走出一条与AI时代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我们就能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建设网络强市、数字嘉兴厚植沃土。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