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苗楠钰
九月的潮城,处处奔涌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17日上午,记者走进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园,一颗颗精密的“中国芯”完成生产制造后下线;钱塘国际新城里,一座座高楼正在机械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杭派时尚产业园内,一件件崭新的服装正在加速打包。
“不是杭州、就在杭州”。作为杭州的“近邻”,海宁一直都在发展上主动融入杭州,在目标上与杭州同向同轴。凭借难以取代的经济吸引力,海宁勇立潮头,担当起嘉兴的“项目大户”。
数据显示,2025年海宁市新建亿元以上项目186个,占全部新建项目的31%,总投资约1087亿元。今年1至7月,从项目总数到投资总额,海宁都走在嘉兴前列。
然而,海宁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处在负增长状态。三季度进入尾声,如何逆风翻盘实现“转正”?一场攻坚行动,正在海宁全面铺开。
一个瓶子,打通审批堵点
每一张化妆桌上,总少不了瓶瓶罐罐,而大多数都是精致的玻璃瓶。位于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的浙江申达化妆品包装有限公司,生产的正是欧诗漫、美肤宝、娇韵诗等品牌化妆品的玻璃瓶。
记者来到该公司年产12000吨玻璃及深加工、5000万套日用塑料瓶盖项目建设现场时,在一片平整的土地旁边,一台大型吊机正在下放吊臂,准备抓取地面上的长柱。
“我们2003年就已经落户长安,海宁产业链的‘内循环’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急需建造一个新的生产场地。”说起扩产一事,公司总经理慕容冲冲不由得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总投资2亿元的项目,将通过购置玻璃窑炉、玻璃喷涂线、塑料喷涂线等主要设备,以及空压机、环保设备等附属设备,为企业进一步提升产能、扩大市场。
8月20日,重大项目攻坚服务“直通车”开进项目建设现场。烈日下,嘉兴市领导带着嘉兴市发改、经信、商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与企业面对面解决项目推进难题。
“直通车”带着问题离开现场,行进过程中,部门负责人各抒己见,在言语的碰撞之间,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已经酝酿生成。
一块玻璃,折射百亿产值
手机、平板电脑、摄像头……在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表面,通常会有一层透明玻璃。
记者在位于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的浙江华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橱窗里展示了由该公司生产的车载中控、笔记本滑鼠板、手机曲面屏等玻璃成品。
“这些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的玻璃盖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行业内众多知名企业的核心产品中。”站在展示大厅内,浙江华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净文自豪地介绍起“看家宝贝”。
走进生产车间,只见中大尺寸CNC自动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旁边的全自动转盘式玻璃插架系统上,灵活的机械臂飞快地抓取玻璃盖板,精准地插入钢化架。玻璃盖板整齐叠放,未来感满满。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厂房,是租用了中瑞产业园的场地。”华净文指着刚下线的产品介绍道,“这里主要通过配置涂胶机、UV固化机、精雕机等核心设备,建设超薄柔性玻璃生产线。”
早在今年3月,华曜的租赁厂房就进入了试生产阶段。现在,企业的玻璃盖板产线已经正式生产;超薄柔性玻璃产线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进入小规模正式生产阶段;模组产线和智能头显设备组装线生产车间正在装修,设备已陆续进场。
短短半年时间,企业总营收已超过1.4亿元。
更让华净文感到自豪的,是不远处的新建拿地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6亿元。
“从签约到落地投产,我们不仅体验到了‘拿地即开工’,还享受到了项目全流程代办和‘管家式’服务,长安真是‘地如其名’,让人安心、放心。”提及项目落地的过程,华净文感慨不已。
一个平台,严控项目周期
重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再到层层推进,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一旦出现“卡点”,就将影响到整个项目进展。
在海宁,一个线上平台正在全流程监控项目推进情况,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在电脑上打开海宁市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充满科技感的“驾驶舱”内,项目登记、多类型分阶段进度填报与审核、精细化权限管理等功能一应俱全,管理人员可以获得便捷的实时查询体验。
“平台构建了PC端与移动端协同的体系,核心亮点在于进度滞后、投资不足亮灯的智能化预警功能,以及双端数据实时同步。”海宁市发改局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闪烁的数据介绍,“这一做法有效消除了信息壁垒,大幅提升了我们的监管效率与精准度,让项目监管实现从‘人盯’向‘数治’的转变。”
以信息化手段破解监管难题,海宁已经实现项目从签约到验收的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
依托平台赋能,海宁市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项目推进工作领导联挂机制,由海宁市领导分片包干到镇街平台,再由海宁市政协副主席具体统筹协调专班运作,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问题清单,实施分类分层分级协调、动态管理。
今年初以来,专班已累计走访市级部门30余次,召开专题协调会9次,重点攻坚解决规划、用地、审批、资金等问题50余个,有效保障了恒逸、耀瑞兴、芯道等11个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站在“十五五”重大项目储备的关键节点,海宁计划早调研、早谋划、早储备、早开展。
“我们既聚焦‘大而好’的重点项目做好龙头牵引,又注重储备‘小而美’的项目补链强基,做到‘质量’与‘增量’并行。”谈及项目储备的规划,海宁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接下来,海宁将精准对接战略,紧紧围绕“两重”、“两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双碳”目标、人工智能、制造强国等重大部署,围绕短板弱项,谋实谋深项目,提高项目储备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