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俄新社网站近日发表一篇题为《“不幸事件”:特朗普给中东盟友上了一课》的文章,摘要如下:
卡塔尔成为2023年10月7日袭击事件后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的第8个国家。此前,内塔尼亚胡政府已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也门、巴勒斯坦境内目标乃至埃及的边防哨所发动攻击,还两次袭击了试图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船只。
正因如此,表面看来这似乎并不稀奇——8个国家还是9个,谁在乎呢?但此次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这场袭击与以往情形有显著差异。卡塔尔是美国在该地区的关键伙伴之一,以色列轰炸的是其庇护者的一个重要盟友的领土。
仅仅4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多哈,签署了价值1.2万亿美元的协议。多哈向特朗普赠送了价值4亿美元的波音747飞机,该飞机已开始改装为“空军一号”。美国在中东的主要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就坐落于多哈附近。5月特朗普中东之行后,卡塔尔承诺投入100亿美元升级该基地。而此前伊朗核设施遭轰炸后,德黑兰也曾对该基地实施报复性打击。也就是说,3个月内卡塔尔先后成了伊朗和以色列的攻击目标。
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发生后,美国白宫代表最终还是决定出面澄清。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说:“总统立即指示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向卡塔尔方面通报即将发动的袭击,该指示已执行完毕。特朗普视卡塔尔为美国重要盟友与朋友,并对袭击地点深感遗憾。”特朗普本人则直接称此次袭击为“不幸事件”。
这些声明很好地解释了,美国——无论明示或默许——批准了此次袭击。
多哈既为哈马斯领导人提供庇护,又担任与以色列谈判的调停人。而根据哈马斯的声明,就在讨论可能的停火协议时,袭击发生了。
袭击多哈前一天,以色列外交部长吉德翁·萨尔曾表示,内塔尼亚胡政府准备接受华盛顿提出的调解条件。而以总理本人当晚宣布,将在加沙地带开展大规模地面行动。
策略很简单:要么接受协议,要么面临灭绝——这就是哈马斯方面必须参与谈判的原因。
不过,以色列虽胸有成竹却未能完全清除哈马斯领导层。这对内塔尼亚胡而言略损颜面,但无关宏旨。
巴勒斯坦人可以彻底看清了,他们无人可以指望,谁也不会来救。
中东各国心知肚明:只要该地区国家仍在安全问题上依赖美国,它们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多哈。
而以色列则获得了完全的行动自由:若哈马斯拒绝协议,加沙民众将继续遭屠戮;若接受协议,内塔尼亚胡大可直接吞并加沙地带并使巴勒斯坦人生存环境极端恶化。约旦河西岸地区最好也为迎接类似剧本作准备。当然,以色列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必将因此加剧。
欧洲国家可以谈论承认巴勒斯坦独立,但这可能很快沦为一纸空言。任何有关国际法的劝诫都已无效——这套体系已退化到“责成通报即将实施的袭击”的可悲境地。
但卡塔尔的中东邻国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多哈的遭遇证明,华盛顿在该地区只有一个首要盟友,其他伙伴——纵有万亿投资和飞机馈赠——皆可沦为轰炸目标。这或许能促使它们谋求安全保障多元化,而非指望一个日益衰落的保护者。
原标题:《美国给了中东盟友一个教训》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新华国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