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基金徐皓:
“四步法”助力年轻人养老投资
◎记者 朱妍
近期,在“国泰基金9·9养老周”活动上,该公司基金经理徐皓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年轻人已跳出传统养老框架,主动拥抱智慧养老、多元保障模式,提前布局养老投资渐成趋势。在他看来,个人养老金基金有望成为年轻人养老投资的“较优解”,而通过“四步法”做好资产配置,能像健身积累“肌肉记忆”一般逐步夯实养老的投资基础,为未来的优质晚年生活筑牢资金储备。
“随着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的发展,年轻人教育水平和规划能力提高,他们的养老观念已不再局限于依赖子女的传统代际关系,而是更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愿意尝试智慧型养老,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手段,提升养老的科技含量。”徐皓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提前布局养老渐成趋势。徐皓认为,这是对未来社会形态、个人生活方式及家庭结构变化的一种积极应对,需要更加系统、多元且可持续的养老规划与保障体系。
徐皓表示,人生需要未雨绸缪,年轻人的养老投资也一样,是个“积沙成塔”的过程。提前规划养老、布局养老投资,对于年轻人而言很有必要。这就像健身一样,持续积累会产生“肌肉记忆”,自然能提升投资的效能。
在徐皓看来,随着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扩容,这种品类大概率会成为年轻人养老投资的“较优解”。“税优+低费率+封闭机制”天然匹配“工资现金流-退休目标”这一长周期需求。个人养老金基金纳入指数基金后,工具箱中又增加了宽基和红利等系列指数产品,可以构建“核心-卫星”组合,既能享受贝塔收益又能控制成本。
此外,他认为,每年1.2万元的额度规定类似定投,可平滑投资波动、帮助克服择时惰性;但前提是把锁定期从“负担”变成“纪律”。
对于年轻人养老投资的资产配置,徐皓提出了“四步法”建议:
第一步先算“需要多少钱”。假设退休后收入能有工作时的70%,就按现在工资、社保能发的钱,预估每年3%的物价上涨,算出退休得攒多少钱。
第二步确定“敢冒多大险”。以此来确定权益、固收的投资比例。
第三步选择“具体买什么”。可以部分投资个人养老金基金为养老做长期积累,部分购买普通基金、REITs,方便用钱时提取,或者配置黄金ETF、短债基金等。
第四步记得“定期调一调”。可在每年生日月看看投资比例是否需要变化,收入涨了可多投,尽量在30岁前把养老投入占工资的比例提到8%以上。
从海外经验来看,投顾与养老投资的紧密结合,可以成为年轻人养老投资的新选择。徐皓表示,可以将“个人养老金账户”作为底仓,投顾在普通账户上叠加“卫星”组合,提供生命周期调仓、税优提醒及大额支出规划,实现“一户双轨”,让锁仓与灵活调整得以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