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媒体龙江行丨全国网络媒体走进中车齐车工匠学院


  “哧—滋—”伴随着氩弧焊机喷出的蓝色火焰,一块钢板上瞬间熔出均匀的焊道。9月19日,由黑龙江省总工会主办的“牢记回信嘱托锻造产业铁军”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活动走进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轨道交通装备工匠学院。工匠学院内,来自等全国20余家网络媒体的记者们举着相机、拿着录音笔,围拢在实训焊间外,聚焦学员们的实操训练场景,沉浸式感受龙江产业工人的“匠心”与“匠技”。

  中车齐车公司工匠学院是2024年8月黑龙江省总工会授牌的省级工匠学院,是省内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平台。公司以王海、葛云龙、马吉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公司智能装备研制工作室为依托,进行改扩建升级,建成含铆工、电焊工、电工和钳工工种及智能制造为主的省级工匠学院,工匠学院下设铆焊分部、钳电分部和智能装备研制分部,重点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在学院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王海的引导下,采访团首先参观了铆焊分部实训基地,基地配备标准焊间19个、铆工实训平台10个,以及实训电焊机、氩弧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等专业设备66台(套),可满足铆焊等核心工种的全流程实操训练需求。现场可见,学员们身着统一工装,在各自工位上开展焊接、铆接等基础技能训练。理论电教室内,教学设备齐全,形成“理论+实操”的完整培训链条。王海介绍,基地设备与生产一线完全同步,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随后,采访团走进学院“1+2”培训模式中的外延基地——焊接工艺实验室“焊接试验基地”和“职工基础技能培训基地”。三大基地实操总面积超2000平方米,功能覆盖主产品实训、新产品试验和基础技能培训。在焊接试验基地,王海向记者们介绍了新产品焊接工艺的研发与试验流程,展示了不同规格的焊接试板及检测标准。

  作为学院的核心优势,以全国劳模王海、张敬华,省模葛云龙、市模邱齐宇为代表的34名骨干师资团队备受关注。记者们通过交流了解到,这支师资队伍兼具一线生产经验与教学能力,通过系统化教学与“师带徒”传承,每年可培养学员1000人次左右,为企业和行业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学院还搭建了“理论教室+线上学习平台”双线培训体系,3个电教室同步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线上线下累计培训2450余人次,考试合格率98%;铆焊分部约2100人次、钳电分部约200人次、智能装备研制分部约150人次。

  采访尾声,记者们围坐在学院教室交流感受。“刚才在焊间外看学员操作,那种专注的眼神特别打动人。”新华网记者边整理笔记边说,“工匠学院‘实操为主、理论为辅’的模式很务实,真正做到了‘培’与‘用’结合。”

  据了解,黑龙江省总工会聚焦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龙江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积极推进龙江工匠学院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通过省总工会示范建设省级工匠学院,全省各级工会迅速响应,深入开展工匠学院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省级工匠学院34家,市级工匠学院103家,已基本建成覆盖全省、服务职工群众、工会特色明显、技术技能培训能力突出、工匠人才培育成效显著的工匠学院体系。

  全省各工匠学院面向“4567”现代产业,培训技能人才14.6万余人次,为广大技能人才打造“成长摇篮”,为助力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